专题专栏Special column

核心企业CORE ENTERPRISE

 
陕西地矿集团改革发展的若干启示
来源:中国矿业报  发布日期:2022-11-17

纵观目前全国地勘单位改革的实践及其进程,陕西地矿集团的改革无疑是成功的,可以为地勘行业下一步的深化改革提供诸多镜鉴与有益参考。

按照陕西地矿集团董事长赵廷周的说法:“如今,广大职工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改革得到了广泛认同,职工队伍稳定,体制运行顺畅,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更为重要的是,现在职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了,从过去要你干,变成了现在我要干。”

当前,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各省(区、市)事业单位包括地勘单位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地勘行业改革更是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有的还在摸索,有的安之若素,有的犹在观望,有的初见端倪,有的尚存争议,有的稳步推进。总体而言,由于省情不同,局情不一,路径各异,进展不同,正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那么,陕西地矿集团高举地勘行业改革大旗奏出了怎样恢宏的乐章?改革到底有哪些经验?具体是怎么操作的?日前,中国矿业报社调研组一行走进该集团公司。经过实地调研、采访与梳理,我们深刻地感受到,陕西地矿集团沿着打造“绿色地矿”、“百亿地矿”、“幸福地矿”三大发展方向;实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向“优急稀特”矿种转型,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向“大地质、大国土、大环境”转型,融入“一带一路”拓展境外市场三大发展战略方面,摸索出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果,也为我国地勘单位发展与改革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01

敢于摘掉帽子,方能走好路子。对于地勘单位而言,改革需要当地政府一盘棋推动,需要顶层设计,要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要进一步配合地方政府加深对地勘单位的了解,争取获得从市场资源配置、社会统筹等方面具体的扶持政策,从而推进成长发展。

陕西省地勘单位的市场化改革在全国捷足先登。

改革始于2007年。2008年12月,陕西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陕西省地勘单位改革有关文件的通知》,明确了改革目标、任务和政策,启动了全省地勘单位改革工作。陕西省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地勘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出台了陕西省地勘单位改革的方案和一系列配套政策;地勘单位以局为单位,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组建企业化的地勘公司。2009年初,陕西省地矿局改制设立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2014年,陕西省编办发文撤销原单位的事业建制,收回了事业编制,陕西省地矿局彻底摘掉事业帽子,整体企业化运行,走商业勘查的路子。

陕西省的设计是:公益性地勘工作由省政府财政出资,为公益性事业全方位无偿服务;商业性地勘工作,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由国资委进行管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整体转企,进入企业化运行模式,主要从事商业化、市场化的地质勘查开发工作。

但值得尤其关注的是,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陕西省政府积极解决遗留问题,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取得了明显效果。

任何时候,地质找矿都是地勘单位的立身之本。为了促进找矿突破,陕西省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毅然建立了省级地质勘查基金。从2013年起,5年内每年从地方留成的两权价款中列支10%专项,用于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同时配套出台了《找矿成果奖励办法》和《基金管理办法》等奖励政策,支持地勘企业积极参与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所谓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利益调整。而利益调整事关每个职工。如何让那些曾经为共和国的地质事业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老职工衣食无忧,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如何让新进来的年轻人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在大风大浪中茁壮成长?陕西省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的原则,将地勘单位2008年底在册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单列,由改制后的企业代管,继续执行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地勘单位原有在编事业身份职工享受的工资、补贴和社会保障与全省其他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同等对待,财政投入有了大幅增加,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新进人员一律实行合同聘用制,地勘企业队伍和谐稳定。

与其他行业不一样,地勘行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多数地勘单位鲜有积累,资金实力单薄,走向市场无疑需要“扶上马,送一程”。对此,陕西省的做法是,出台支持地勘企业系列扶持政策。在矿权处置方面,改革前持有的探矿权采矿权,属前期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产地探矿权采矿权,转让时全部或部分转增为国家资本金,地勘企业有了资本积累。地勘企业代政府持有的矿权,可选择其中一项持股参与开发,支持地勘企业发展,地勘企业有了发展动力。改革后地勘单位优先承担省地勘基金项目,实行勘查开发一体化,地勘企业项目来源基本稳定。在土地税收政策方面,对改制企业纳税确有困难的,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为地勘企业增收减负;同时,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建设用地,解决改制后地勘企业职工的住房问题,职工切身利益有了保障。

“可以说,对于我们来说,当时的改革是被动去接受的,当时一部分人也是不太容易接受。”回想起这些,赵廷周印象深刻。要不是当初改的早,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扶持政策。而且省情不同,“领导”的观念也不一样,在别的省,如今就很难得到这样的扶持政策了。

02

彻底断了后路,才能少走弯路。对于地勘单位而言,如果将“事转企”改革作为最终“归宿”,那就要彻底改革管理体制,优化重组资产,转换经营机制,真正使地勘单位建立起适应时代同时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做大做强。

熟悉的人都知道,陕西地矿集团有近70年的历史传承,前身是陕西省地矿局,解放前就有机构,1953年1月31日正式建局,系部属正厅级事业单位。

1999年7月12日由国家地矿部划归陕西省人民政府管理,更名为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属正厅级事业单位。2009年2月20日,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整体改制为企业,名称为陕西省地矿总公司。2016年12月26日,按照公司制改制为“陕西地矿集团有限公司”,由省国资委监管。

一开始,作为一支由体制内向市场化转型的队伍,陕西地矿集团的独特优势是专业特色鲜明,是陕西地质找矿主力军——近70年来先后探明和提交各类大、中型矿床294处,提交科研成果469项,发现并勘探了金堆城钼矿、旬阳汞锑矿、旬阳铅锌矿、榆横神府煤田、小秦岭金矿、太白双王金矿、陕北盐岩、勉略宁多金属矿等矿产地等,获得国家功勋地质队、中国百强地质队等多项殊荣。

客观地说,对于这样“体制”内的单位而言,要直接顶着压力迎市场,陕西地矿集团要彻底改革管理体制的难度特别是面临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最初的几年是政府怎么引导,我们怎么走,当初的几年是就跟着走。”赵廷周感慨地说,不过中间的几年那便是自己摸着走,改革肯定会走一些弯路,但是后路已经彻底断了,不往前走就是死路一条。

一定要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为此,他们把企业发展放在大时代背景和宏观形势下,提出了着力打造“绿色地矿”、“百亿地矿”、“幸福地矿”

1

——打造“绿色地矿”。

向民生地质生态地质转型,不断拓宽地质服务领域,全面支撑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环保等各项事业。向新能源新材料转型,以金、铷、钨、石墨等“优急稀特”矿产和新能源、新材料为主攻方向,为陕西省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可靠资源保障。向城市地质转型,围绕“大西安”规划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地下空间开发、地热开发利用、地下水污染和土地质量监测等方面,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地质技术支撑。

2

——打造“百亿地矿”。

就是始终把追赶超越作为鲜明主题,力争到2020年进入全国“百亿地矿”行列,成为陕西省和西部叫得响、出得上力的大型国有地勘企业。

3

——打造“幸福地矿”。

就是为了让广大地矿员工能过上好日子,让广大员工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活空间得到美化、工作环境得到优化、社会地位得到提升,实现“物质富裕”、达到“精神富有”。在收入上,保持员工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10%,在此基础上,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时,着力解决员工收入不平衡问题,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缩小差距。

三大战略方向让陕西地矿集团人坚定了目标,也让他们少走了弯路。

一组数据显示, 2009年整体改企以来,围绕做强做优,加快追赶超越,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发展速度在地勘行业内全国领先,到2017年,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增长到56亿元和1.4亿元,平均增速达30%以上,2017年达到了48.5%,形成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截至10月底,2018年共实现经营总收入45.8亿元,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同时有望实现60亿元的奋斗目标。

据介绍,2017年下半年以来,陕西地矿集团通过深化二级企业公司制改制,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的体制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他们通过管理的信息化和制度化,使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同时,通过进一步转变职能,促进总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一条清晰的道路显现:企业的核心任务是经营发展,要强化服务意识,把重心放到为基层经营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上,服务内容、方式要随基层需求和市场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做到精准对接、精准服务。

03

主动有所作为,才能有为有位。作为地勘单位而言,在新的形势下,以需求为导向,业务领域向大地质及地质延伸产业转变已是大趋所趋,适应政府和社会对地勘单位的职能转变。

当前,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大地质”的需求愈加强烈,诸如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等领域已经在城市发展、农业种植、全域旅游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陕西地矿集团顺时而变,因势而动。他们将“大国土”构建“大地质”格局作为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的工作指针,地质工作领域将持续拓宽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他们开辟地质工作服务空间,加大除传统矿产地质以外的水工环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农业地质调查、地质遗迹调查、浅层地热能调查等大地质工作力度,服务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

经过多年的摸索,陕西地矿集团确立了地矿经济转型升级“三大发展战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向“优急稀特”矿种转型,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向“大地质、大国土、大环境”转型,融入“一带一路”拓展境外市场。

2015年10月,赵廷周向全体职工发出号召,利用自身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经验优势和资料优势,在陕西省政府及省国土资源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组建成立“陕西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突击总队”。

“为政府分忧,为社会服务”成为成立陕西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突击总队的宗旨和目的。这支队伍也是全国首支由省级地勘单位组建成立的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在他们看来,这支队伍要为各级政府及自然资源部门的地质灾害、抢险救援等工作提供决策建议和技术支撑,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做好应急排查演练

如今,这支队伍已经成为陕西省灾害应急的重要力量。2017年10月17日,陕西省应急办正式为这支队伍授牌——陕西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排查队。2017年12月20日,陕西省环保厅也依托陕西地矿集团授牌成立“陕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抢险救援队”。 他们还积极加强与水利部门的联系,商讨共同防治水利工程涉及的地质灾害及参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主动对接陕西省安监局,探讨组建陕西省矿山应急救援队……

“地灾和环保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宽广的天地。要发挥好应急排查队的作用,撬动更多资源,展现更大作为。”赵廷周坦言,要做好这件工作就一定要把强化应急能力建设作为重点,真正发挥“为政府分忧、为社会服务”的作用,赢得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信任,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在融入的过程中为企业寻找发展机遇,最终实现“为企业增效”的目标。

04

要想唱响品牌,手里要有王牌。对于地勘单位而言,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风暴愈演愈烈。去产能、降成本、调结构、补短板、促改革多重压力加身……面对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无论是提质增效还是转型升级,企业的未来发展都迫切需要一个新的突破口,而培养新兴的具有潜在竞争力的产业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一招。

在陕川交界处的米仓山中,肩负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陕西地矿总公司汉中地质大队再一次深入了矿区。不同的是,这一次,在一座形似观音合十的山中他们竟意外发现了一处大型优质玉矿。因产自汉中,故人称“汉中玉”。

“开发汉中玉,是千年大计!我们要给地矿留下一个千秋万代、可以后续开发的基业。”在以赵廷周为首的董事会战略引领下,2012年,作为集团所属的二级企业,陕西地矿汉源玉业有限公司迅速在汉中落成。这是全国唯一一家集玉石勘查、开采、设计、加工、销售和玉文化推广为一体的国有综合性玉文化企业。

汉中玉产业园规划图

通过多年专业勘查,公司探明了以蛇纹石玉、透辉石玉、花玉、云母玉为主的汉中玉资源,开发的玉石产品色泽丰富、质地细腻、品种多样、造型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产品销售也逐步由汉中辐射至西安、北京、上海、山东、浙江、广东、福建等地。

2015年陕西地矿集团正式确立了发展汉中玉文化产业的战略,规划投资68亿元对汉中玉进行整体勘查开发,包括在汉中南郑区建设一个玉文化产业园。

“我们的愿景是努力将汉中玉打造成陕西一张响亮的名片,从而带动当地经济、财税、就业以及脱贫攻坚等一系列发展!”董事长赵廷周言辞切切。

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从组织机构建立、专业人才配备、玉雕工艺引进、销售网点布设、代理商机制实施、到整合各界资源,赢得社会认可……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基础抓起。如今,汉源玉业已经建立起了从资源到加工、销售等完整的生产链,为保障产品进入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奠定了基础。现在的他们正开足马力,向着第二阶段——打造汉中玉品牌进军。

去年8月,集团与汉中市南郑区政府签订了产业园用地协议,规划总占地面积370余亩,全力打造汉中玉文化产业园区,以保障汉中玉的市场推广、产业园规划及后期的商业开发、融资等……据了解,项目建设分两期实施,其中第一期部分工业区已经交付。目前已完成投资3亿元。

强大的推进合力让汉中玉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项目已被列入陕西省“十三五”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成果转化”试点项目,汉中市“两天两石”的重要一极,陕西文化与金融合作重点推介项目。

“汉中玉承载着集团公司玉文化产业的梦想,我们将积极对接,力争为陕西打造一个新兴玉文化产业,重振陕西玉文化产业的自信!”赵廷周说。

文化与金融无缝对接,地矿文化与玉石文化水乳交融,玉石文化与新兴产业的天作之合,这就是陕西地矿集团的一张新王牌。

05

抓住战略时机,迎来发展契机。“一带一路”的提出,承载着新时代赋予的梦想与使命。对于地勘单位而言,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积极拓展境外地勘市场。

长安曾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昔日盛世辉煌的长安,张骞出使西域的起点,在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古丝绸之路上,曾经炫彩夺目。

如今,西安——曾经的长安,这座领衔过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从曾经的辉煌,到未来的复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再次承载着新时代赋予的梦想与使命。

陕西地矿集团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机遇,结合陕西省委“构筑新高地”的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积极拓展境外地勘市场,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东部和南部非洲国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自然延伸,因此非洲是中国向西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落脚点。非洲国家纷纷期待同中国对接“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向世界提出的重要合作设想,给中非合作带来了新机遇。

近年来,陕西地矿集团借力“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在非洲国家津巴布韦、尼日利亚和加纳展开战略布局。

以津巴布韦为例,2018年3月2日至20日,陕西地矿集团组织相关单位的考察团对津巴布韦7个矿权资源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津巴布矿山和矿业发展部部长、投资局负责人等政府高层及在津中资金矿开发企业进行了商谈或接触。同年6月,苏帕部长应邀再次到陕西地矿集团访问,双方签订了“资源工程勘查开发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就推进在津巴布韦矿产勘查开发和地质技术服务合作的主要内容达成了一致意见。

在此期间,陕西集团公司法规部及下属三家单位共同组成调研小组调研咨询并收集了《津巴布韦投资手册(2017)》等资料,随后委托陕西海外投资集团公司进行津巴布韦项目合作海外投资风险评估,目前风评工作正在进行中。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展开了密切的沟通与合作,取得了诸多务实成果,推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再上新台阶。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投资、金融合作取得了新的突破。

陕西地矿集团抓住“一带一路”契机,积极开拓东南亚市场。2017年,陕西地矿集团下属西勘院在老挝川圹省普古县,承揽了一处面积达274平方千米的金铜矿矿产勘查项目,合同金额379万元。目前,已选派技术专家赴该国开展为期6个月的勘查工作。

在“一路”上,立足吉尔吉斯斯坦,辐射中亚市场;在“一带”上,以南非的津巴布韦,西非的尼日利亚、加纳为桥头堡,进军非洲市场;同时,在东南亚的老挝等,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带一路’开启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时代。我们要搭乘这趟全球快车,充分借助中省各种政策和平台,推动集团公司优势产业向境外拓展。”赵廷周说。

一个崭新的“海外陕西地矿”,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茁壮成长。

06

党建是凝聚力,人才出生产力。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领导核心作用,是地勘单位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定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必须坚守的政治底线。

一个单位、一个企业都有一个灵魂。灵魂是啥?是信仰,是精神,是文化。

同大多数国有地勘单位一样,因为单位建制早,加之地质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党员队伍呈现出党员人数多、党组织数量多、离退休党员占比大、一线党员流动性大等特点。

数据显示,陕西地矿集团现有党组织161个(19个基层党委,5个党总支,137个党支部),党员4113名,其中在职人员党员1713名、离退休人员党员2343名、家属党员57名。

近年来,陕西地矿集团党委严格落实“三个保障”,坚持“四个同步”,使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

1

从《公司章程》上保障。修订《集团公司章程》,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党组织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基础保障等内容明确写入其中。二级企业在改制中,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同样将党建内容纳入公司章程,并明确了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

2

从领导体制上保障。严格执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党委班子成员与董事会、经理层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在二级单位实行党委书记、执行董事“一肩挑”,并配备了党委专职副书记。

3

从决策程序上保障。近年来修订了《党委会议事规则》和《董事会议事规则》,明确公司党委召开党委会研究讨论“三重一大”等有关事项作为董事会、经理层研究决定的前置程序;明确董事会或经理层决定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时,必须经党委事先讨论,与党委会前沟通,向党委会后汇报。

4

做到“四个同步”。强化抓党建与抓改革同步对接的意识,坚持党的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建工作同步开展,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和工作对接。

在赵廷周眼里,坚定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尤为重要。

他们坚持从严从实,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委切实肩负起主体责任。时刻牢记管党治党的政治使命,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每年年初制定《党委年度工作要点》,认真落实管党治党各项任务。党委书记担当起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坚持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环节亲自协调;党委专职副书记专心专责,不断加强党建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水平;纪委书记坚持原则,主动作为,认真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坚持“一岗双责”,在对各自包抓单位的督导中,做到了抓生产经营与抓党建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

尤为一提的是,他们制定出台了《党建工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实施办法》、《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成立督导考核领导小组,建立完善考评机制,对基层单位经营业绩和党建工作开展“双百分制”考核,并将党建考核结果按一定比例与领导人员年薪相挂钩,使党建工作由软指标变为硬约束。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办法,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在陕西地矿集团,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他们制定了《集团公司三项机制实施细则》,并与考核工作紧密对接。对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优先选拔任用,对不胜任现职工作的企业领导人员进行岗位调整或者免职处理。在此基础上,他们不断加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一方面积极引进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制定了《拔尖人才管理办法》、《优秀员工评选表彰办法》和《“十三五”人才规划》;另一方面,鼓励人才外派交流锻炼,制定了《选派挂职锻炼人员融入“国土铁军”建设工作的建议》,先后向陕西省自然资源厅、陕西历史博物馆、广东省地质局、江苏省地矿局和中信银行选派42人挂职锻炼。

他们还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长安大学等高校联合办学,对员工进行专科、专升本、在职工程硕士、博士等学历再提升。全面实行员工教育培训,制定集团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内训),其中仅2017年度共举办13期培训班(内训),累计参训1147人(次)。同时依托社会化专业培训机构,对企业中、高层领导干部进行能力提升培训。

让每一名员工都能得到全面发展,这是陕西地矿实施人才兴企战略的理念。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已有54名员工取得硕士学位,61名员工获得副高职称,238名员工获得中初级职称,71名技术工人被评为技师,1251名技术干部接受了继续教育,形成了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07

彻底抛弃幻想,奔向幸福理想。对于地勘单位而言,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必将为实现地质工作做大做强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

“如果说当时的改革是形势所迫,不改革就没法生存,那么现在的感觉是从来没有后悔过,也从来没有抱任何幻想。”赵廷周如是说。

他同时透露:陕西地矿集团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广大地矿员工能过上好日子,让广大员工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活空间得到美化、工作环境得到优化、社会地位得到提升,实现“物质富裕”、达到“精神富有”,让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体面。

对于如何达到精神富有,在赵廷周看来,就是要做一个有信仰的人,一个有文化、有素养的人,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地矿人,就是要用心做人、用心做事,向上、向善、向美。这样你才会成为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他表示,要向社会讲清楚“我是谁、能干啥、曾经干过啥、现在正在干啥、干得怎么样、以后还能干啥”,让地矿人挺起腰板走路。

繁荣地勘文化,就是要建设先进的地勘文化。为此,陕西地矿集团狠抓意识形态工作,成立了思想政治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实施细则,开展意识形态专项督查。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编制了《企业文化手册》,制作集团公司宣传册和宣传片,形成了以“三光荣”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理念,提升了公司品牌形象。

2018年集团公司宣传片荣获第五届最美企业之声“最美形象之声”代言作品奖、微党课《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是共产党员》荣获“企业微党课优秀作品”奖。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区研院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一队等11家基层单位分别荣获省级、市级和省国资委“文明单位”称号;2016年集团公司离退所主任李崇勇同志被授予“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

如何奔向幸福,陕西地矿集团人一方面进一步激发各个层次的经营活力,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另一方面,处理好员工增收和企业增效的关系。

记者了解到,事改企以来,陕西地矿集团员工收入大幅提高,从2009年改制之初的2.94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5.23万元(其中在岗7.43万元)。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他们定下了“保持员工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10%”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每年还要从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努力让生活空间得到美化、工作环境得到优化。同时要解决员工收入不平衡问题,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缩小差距。

在2018年工作会议上,赵廷周激情飞扬地说了这么一段话——站在新时代的考场上,我们要在认清形势中提振精神,不管困难再大、任务再重,付出“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加倍努力,始终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青山不放松,拿出担当,拿出勇气,拿出干劲,发扬“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夺取胜利”的长征精神,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地矿精神,答好时代之卷,担起时代之责,用我们这一代人的担当,努力开创地矿集团光明的未来。

赵廷周还说,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让员工能过上好日子。

而好日子肯定是幸福的日子。我们依稀可见:在陕西,幸福已经敲响地勘人的门。于是我们想起了一首老歌: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地汗水里……